燕赵警事:0311-836551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安要闻

窗口期来临 远程医疗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时间:2016-12-02 16:01:42  来源:和讯网  作者:李孟
导读: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程医疗也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程医疗也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三级医院负担过重的问题突出,推动远程医疗有助于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

  事实上,远程医疗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就已进行研究性远程医疗试验探索,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实用性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应用。目前,全国多家医院在远程医疗方面已经实现了重要实践和布局,而为远程医疗提供服务的产业链也在日益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远程医疗在最近三年经历了一个从懵懂到疯狂再回归理性的发展过程。2016年,远程医疗逐渐从疯狂的资本市场回归理性,产业的窗口期来临。然而,目前国内的远程医疗尚存在政策法律不够完善、标准规范不够统一、补偿机制不尽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亟待给予完善。

  医院和企业共同推进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医院在布局远程医疗。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鲍玉荣表示,解放军总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医院共同建立了高端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总量已达10万例。

  宣武医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费晓璐表示,该院建立了宣武医院国家脑卒中远程医学网络,旨在通过“远程治疗+卒中救治”的方式,抓住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则建立了全国首家公立三甲线上医院,这个被称作“浙一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医院与实体医院分开,患者在家即可享受医疗服务,它通过远程视频进行会诊,预约线下医学检验,并可以选择多种取药方式,足不出户就能够看病。该院副院长陈作兵表示,该院鼓励医生在休息时间在家接诊;互联网医院还设有医生端和护士端,医生端配有智能医嘱系统,护士端配有随访系统。陈作兵还表示,该院与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共同协作,自2006年以来,远程会诊30000余例,远程教学800多次,远程手术直播500多次。

  此外,一些专科医院也在建立专业的远程医疗平台。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作为一家三级专科医院,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远程心脏信息诊断系统。据该院信息科主任王锋介绍,根据该院统计数据显示,慢性病大多发生在基层,而基层往往在专科上水平有限,很难发挥专科医院的作用,该院建立的远程心脏信息诊断系统就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心脏听诊、远程阅片等服务。王锋表示,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已经与青岛市的一、二级医疗机构合作,在心血管病方面为青岛市的一、二级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远程服务。

  除了医院在远程医疗上做出努力外,一批将医疗与技术结合的企业也发现了远程医疗的前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村卫生室、诊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检测站组成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数大,高达90万,然而心电检查在农村的使用率几乎为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但是在这90万基层医疗机构中全面覆盖专业的检测设施的确不现实,因此我们想通过建立一个区域心电网络,连接上千家县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分会秘书长、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钷表示。

  远程医疗助推区域诊疗“远程医疗也在助推区域诊疗。”河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刚表示,河南已经建立起以省级医院为龙头、市级医院为区域中心、县级医院为纽带的医疗机构联合体。李刚介绍说,河南省人民医院已经建立起一个“云医院”平台,从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环节提供远程医疗服务。院前环节主要包括疾病预测、疾病筛查、医疗咨询和院前急救四个方面;院中环节主要包括疾病救治、远程指导、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和远程病理;院后环节包括康复指导等环节。这些构成了远程医疗的就诊服务链,实现了远程医疗在就医的各个环节的应用。

  李刚说,河南省人民医院已经与河南省108家县级医院共同合作,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协作体系”中与其他医疗机构实现双向转诊,河南省人民医院实行每日排班坐诊制度,并且鼓励医生在休息时间远程会诊,目前已经实现“上诊”7000多例,“下诊”2300多例。

  此外,李刚还表示,河南省人民医院在与其他医疗资源合作时实现了远程门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远程重症治疗、远程急救和慢性病管理等多层次的合作,真正实现了区域诊疗,并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优质资源通过远程医疗的形式进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李刚表示,在10月新上线的系统进一步实现了专科现场实时的远程门诊。除此之外,河南省人民医院还实现了技术打通,在全省47家县级医院实现了实时查看医嘱病历功能。

  相关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尽管医院、企业都在探索远程医疗,多家企业纷纷进军远程医疗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远程医疗在实施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业内人士也纷纷看到了远程医疗存在的问题。鲍玉荣表示,远程医疗还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质量安全缺乏保障的问题。以远程手术为例,一旦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责任到底是由远程指导的医生负责,还是由持刀医生负责,还是归罪于硬件设备造成的沟通不畅呢,目前在法律上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建立标准体系也成为医疗人员提出的普遍问题。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远程医疗峰会”上,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远程医疗尚未建立起一个标准体系。“为什么百姓不愿意到基层看病?是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如果医疗服务能够标准化,实现专业能力输出,分级诊疗也就能够实现了。”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威表示。李刚也表示,在通过远程医疗助推区域诊疗与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建立起分级诊疗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建立起转诊标准尤为重要。

  费晓璐则强调,远程医疗的标准要有充足的信息并加以复核。目前我国远程医疗的硬件与软件结合不足,无法统一共享患者救治的记录,以及现有的救治信息支撑平台是否能够兼顾急救的紧迫性与一生所需信息的完整性也是一道难以解决的问题。“信息的安全和沟通交流是一对矛盾。”费晓璐说。

  “远程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素质医疗人员紧缺问题,也可以引导医学专家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走向基层。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对远程医疗的信任程度还是不够。”医学专家、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说道。

  王威表示:“近期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这对于国内远程医疗产业来说,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记者 李孟)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