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去草坝赏雪景,吃烤全羊去……”一大早,镇巴二日游的旅游专线大巴上,来自汉台区的李女士兴奋地说。
刚刚入冬,一场冬雨让海拔1400多米的草坝生态旅游区银装素裹。美丽怡人的风景、丰富多彩的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
这是镇巴县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去年该县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民歌之乡,山水镇巴——一张响亮的文化旅游品牌传递出镇巴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最强音!
文化底蕴“聚变”为文化高度
镇巴是汉定远侯班超食邑之地,三国张飞在这里留下了“拴马”“捞旗”“晒旗”等英雄传说,唐代荔枝古道也途经于此,1932年至1935年期间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西北最大的苗民聚居地,苗寨、苗绣、苗酒等苗族风情令人神往;民歌文化、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镇巴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该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以来,该县不断加大对本土民俗文化、民歌手的挖掘、整理、宣传推介。大力扶持、推介文化艺术人才,推出以刘光朗、彭光琴为代表的老一代、新生代文化艺术名人,也让镇巴民歌走出县门、走出秦岭,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走进小学教科书;土生土长的镇巴歌手鲁文嘉措,把传统蒙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了汉中市油菜花节主题曲《油菜花儿开》和歌唱家乡的《吉祥镇巴》等优美歌曲,他的首张专辑《我的格桑花》在全国发行,畅销市场,他也是继吴向飞之后第二位发行个人专辑的汉中籍歌手;投资制作的首部数字电影《风雨天池寺》将于近日全国上映;刘德寿、胡远清、王邦斌、郝明森、田洪涛等大批在中、省、市荣获各类奖项220多项,在他们的带动下,培育省、市、县音协、作协等文艺协会会员700余人。这庞大的队伍通过文学创作、舞台艺术等各种形式,把市民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写进书中、搬上舞台,传播镇巴特色文化、传唱镇巴民歌,从生活中提炼艺术,以艺术来丰富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镇巴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高度新的提升。
文化资源“裂变”为城市魅力
一程山水一程歌。山和水是镇巴的“基底”,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水中,镇巴把城市建设融合在这山水的灵性里。
该县以山为媒,在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充分依托自然山体景观建设旅游景点,打造出了以黑虎梁、庵垭梁、草坝、西大池等景区为主体的镇巴文化旅游景点集群。以水为魂,精心实施了滨河景观轴线,建成四道水力自动翻板闸和四道拦砂坝,形成了一个30余万平方米的人工湖,被誉为“巴山深处的璀璨明珠”。以路为景,建成以雾豪亭为标志,秦巴雾毫、怡溪春等茶品牌为代表,集茶销售展示、茶文化交流等六大功能为元素的茶文化一条街——秦茗路;以包谷酒、洋芋饭,熏腊肉清炖红烧为特色,汇五味兼崇、风味独特的大巴山饮食文化街_——小吃一条街;镌刻着四十余首诗文和镇巴本土文人墨迹及省内外名人题字的文景各异、特色鲜明地5条滨河绿色文化通道;沿河垂柳、文化路桂花、安居路红叶李、育才路樱花等13条精品植物景观文化街。城市被一条文化的细线串联起来,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秀美山城,
一处处特色文化建筑、一个个文化景点丰富着县城深邃的内涵。
文化产业“嬗变”为发展速度
该县坚持“文经互动、文旅互动”方针,结合县域实际及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编制出《镇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及镇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着力健全现代文化旅游业市场体系,谋划实施了苗族风情谷景区、渔渡生态旅游风景区,兴隆、黎坝、永乐、青水、杨家河等乡村旅游点等一批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通过举办“环城生态人文一日游”“游山城、听民歌、品腊肉”系列创意活动,开通汉中至镇巴2日游专线,开展文化研讨会、民俗文化交流展示、文化产品开发展示、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等活动,为繁荣发展镇巴文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生态强县,绿色旅游名城镇巴,正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城市文化旅游建设的新篇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节节攀升,2015年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2.3倍,人均GDP从2010年的1.03万元提高到2.36万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获得全市第一。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