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警事:0311-836551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方播报

初中生社会实践找到答案:“北京到底多缺水?”

时间:2016-12-06 16:55:0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施剑松
导读:“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是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但北京的这一数据仅为100立方米。”近日,北京广渠门中学学生孟祥轩在北京初中综合社会实践展示会上,公布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

   “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是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但北京的这一数据仅为100立方米。”近日,北京广渠门中学学生孟祥轩在北京初中综合社会实践展示会上,公布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

  2015年,北京市教委启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落实“中小学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围绕“国家、社会、个性发展”3个层面、“加强国家认识”等32项考核要点、62个主题活动开展。按照要求,初中生每学年应完成不少于10次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每参加一次活动,经指导教师确认后计1分,原则上每学年累计10分,初中三年满分共计30分,并纳入中考评价。

  “北京真的那么缺水吗?”两年前看到“南水北调”的新闻后,孟祥轩心里有了问号。借助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孟祥轩和小伙伴们开始了“聚焦南水北调 珍惜生命之源”的调研,通过跨年级组队、跨学科研究和多次问卷调查、参观走访,终于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北京有多少水?需要多少水?又缺多少水?”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孟祥轩们开出了任务清单,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让他们第一次尝试了从海量图表中查找数据的挑战。

  为了弄清楚在北高南低的地势上如何实现“南水北调”,这些初二学生还尝试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元朝的通惠河、郭守敬纪念馆成了他们的活教材;明白了北京市的缺水现状,他们还想探究生活中的节水措施究竟能带来多大改变,物理课的变量控制等科学实验方法又派上了用场。

  “通过综合实践,我们体验到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学习方式:任务单、调查问卷、模型制作、实地考察,能尝试这种学习方式比找到最后的答案还有成就感。”孟祥轩说。(记者 施剑松)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