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警事:0311-836551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河北警讯

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16-11-08 16:45:28  来源:  作者:艾少伟 刘勇
导读:2016年11月5日至6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成功举行。

  2016年11月5日至6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南大学、中国回族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此次会议以“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为主题,来自全国30多家单位的80余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民族工作者前来参会,会议还吸引了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伊斯兰教研究的美国、巴基斯坦留学生以及来自各地的民间学者,大会共收到会议论文60余篇。本次大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家宗教局原副局长刘书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铁代生、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贾瑞琴、中国回族学会会长高发元,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孙君健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开展“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黄河学”与“回族学”的跨文明、跨学科对话,将显著提升两个综合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高发元宣读了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发来的贺信以及对此次高层论坛的祝贺与期望:欣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回族学会共同举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八朝古都开封市顺利召开,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对全世界有卓越贡献和重大影响的人类文明,两大文明的跨界对话和交流,是各自包容性与多元性的重要体现,必将对彼此的丰富、提升、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也必将对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促进国际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互动产生深远影响。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刘书祥指出,此次研讨会是“回族学”自1998年来首次与高校进行合作,形式新颖,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与“黄河学”对话,提升回族研究层次,推动回族研究在国家“一带一路”中做出更大贡献。

  贾瑞琴表示,希望本次论坛对河南民族企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促进回族学 “政” “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河南省民委在“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开幕式结束后,在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大会举办了“回族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孙君健、高发元共同为“回族研究所”揭牌。高发元为名誉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振华为顾问,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艾少伟博士为所长,并聘请马永真等多位国内知名回族学者和地方政府领导为特邀研究员。

  本次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分别组织了三场大会报告和三场分组讨论会。与会专家分别从“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一带一路’中的贡献、地位及作用”(马永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伊斯兰教发展的必由之路”(冯今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和谐共处与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马平,宁夏社会科学院)、“金陵学派:儒学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米寿江,南京伊斯兰教协会)、“民族歧视或仇恨言论法律治理之立法、现状及改进探析”(白贵,河北大学)、“河南回族经堂教育与发展特点研究”(潘世杰,河南社会科学院)、“华夏文明秩序的世界拓展:从天下主义到包容性全球化”(苗长虹,河南大学)、“对宁夏建设穆斯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几个问题的思考”(梁向明,宁夏大学)、“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人类学解读”(马强,陕西师范大学)、“在地化:黄河流域的伊斯兰文明”(马英杰,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汉语图书出版的喜与忧”(马效智,河北大学)、“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回族学拓展与超越”(哈正利,中南民族大学)、“回族学与黄河学跨学科整合的路径:历史重构、空间再造与文化认同”(艾少伟,河南大学)等多个角度,结合自身多年研究实践,围绕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以及在“一带一路”中的贡献、地位及作用、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本土化、黄河地区回族经堂教育以及回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以及“回族学”、“黄河学”的跨学科整合、回族研究成果的出版等重要议题,深入讨论“回族学”的发展成就、问题及发展方向,“回族学”与“黄河学”跨学科整合的可行性、路径及意义。

  与会人员围绕“文化、传承与发展”、“机遇、挑战与城市化”、“边疆、历史与民族”等主题展开三场分组讨论。此外,会议特设了“回族学建设”主题讨论,旨在通过“政”、 “产”、 “学” 、“研” 、“用”的多领域互动推动学科的发展。米寿江、白贵、钱忠宝、张宇、何志明就回族学的研究现状、问题、机遇和发展方向及路径等分别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回族学发展需要各领域、各学科合力打造;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并能够对跻身“显学”产生影响,需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国际视野及多学科的理论支撑,还要有不同民族学者从不同视角的理论讨论;要打破自说自话的封闭局面,立足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文明与华夏文明交融和合为基础的文化特色,将回族学研究放在世界、中国的背景下,形成对话及开放的研究机制,出版高水平学术成果,真正提升回族学的研究水平。

  11月6日上午,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李尊杰主持了会议闭幕式。高发元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突破和成绩,并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勾勒出“回族学”发展的战略蓝图及实施路径。他认为,回族学科的建立需要1个建设目标、2个研究平台、2个数据库、3个阶段实施,即“一二二三”重大工程;回族学科的发展需要以我国西部回族研究发达地区为依托,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枢纽地区——河南省为支点,带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接着,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简要概述了本次大会的历程,凝练指出本次会议的四大“亮点和特色”,即“回族学会”与高校的首次合作办会、“回族研究所”成立与突破、“回族学建设”主题讨论会、理论研究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同时强调实地调研对于论文和研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社会、网络上出现的泛清真化、泛阿拉伯化等现实问题上需要学科理论视角的科学论证。

  自2009年开始,“黄河学”高层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支持。本次会议是“黄河学”与“回族学”首次开展对话,也是中国回族学会与地方高校首次联合办会,参会人员契合回族伊斯兰文化、黄河文明多元性与包容性的实际,将理论研究与学术前沿相结合,紧扣时代发展脉络,开展“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黄河学”与“回族学”的跨文明、跨学科交流对话,在当今全球文明冲突、恐怖主义盛行以及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强调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交融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显著提升“回族学”、“黄河学”两个综合性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从而加快构建跨学科的国际研究网络,拓宽中国回族研究的国际化道路,最终服务于沿黄及中原回族地区发展,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艾少伟 刘勇)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