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6年秋天,张红琢到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搜集资料。资料图片
河北警察综合电:“我和军人有缘分,以前驻军部队在各村住的时候,帮老百姓挑水、扫院,最后还硬是留下粮票或一些钱;唐山大地震时,解放军第一时间赶来抗震救灾,废墟下扒人,抢救伤员……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一切!”唐山市民张红琢说,这辈子,自己就是想为军人做些什么。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对军人的崇敬和感恩,张红琢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是一条为烈士寻亲的路,10年的光景,他走遍了20多个城市的240多个陵园,为全国840位烈士找到了故乡。
近日,笔者来到唐山市路北区张各庄社区张红琢的家里。刚一走进他的房间,笔者就看到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厚厚的烈士名录。他为烈士寻亲的路,就从书桌上的一台电脑开始。10年前,他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一些烈士的信息,就开始留心为他们寻找亲人。他先到各地的陵园去看墓碑、拍照片,跟陵园的工作人员咨询相关信息,然后在电脑上汇总信息,锁定省份,从中找出烈士名录查询详细地址,再到当地民政局找线索,或者通过媒体寻亲。在他的电脑文件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按各省、各战役整理的烈士信息,省下面还有市,市下面还有各个陵园,每个陵园都有墓碑照片和所有烈士的汇总信息。
张红琢很珍视这些资料,因为这是他熬了成百上千个日日夜夜,奔波了无数个烈士陵园才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他为一个个渴望在墓前相聚的人找到了亲人,连接上了被时空分离的亲情,完成了无数个临终父母的嘱托。
每一个寻亲故事都不同寻常,都让他刻骨铭心。
“这是孔庆同烈士的儿子孔九龄送来的锦旗。”张红琢指着墙上挂着的一面锦旗讲起了一个寻亲故事。孔庆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地下党员。在唐山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和同是共产党员的爱人结婚生子,但后来由于组织需要,他被调回延安,一家人也就此分开了。之后,他被调去沧州,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为了让其他同志安全撤离,他抢下警卫员身上的手榴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因为当时的身份特殊,孔庆同的一些信息连家人都不知道。然而,孔九龄一直惦记着母亲临终前的嘱托——一定要找到他的父亲。当张红琢为他们连上这份惦念已久的亲情时,孔九龄老人泪流满面。
张红琢说,这样悲欢离合的故事太多了,而这也正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10年来,他奔波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只求行善,不求回报,婉拒了所有金钱答谢。他收到的最特别的一份礼物,是河南的一位烈士家属远道拉来的一大袋红薯。
“只要还有力气走路,我就打算一直找下去!”张红琢说,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送英魂回家的行列中来。他会公布自己积累的资料,用爱铺平烈士回家的漫漫长路。
编审:黄克铭 赵国柱 责任编辑:刘晓朋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