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警事网讯:(苗文金)平时出门或上班,钥匙、钱包、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男士牢记的香烟,女人谨记的化妆品,外加些零琐物件,需要妥善安置,挎个包就极其方便。我随身挎的是个军绿色挎包,结实耐用,吊在肩上四五年,不见褪色,清洗下复旧如初,拎提称手。这包是从部队带回的,非常有纪念意义。
使用挎包在部队有着漫长的历史。战争年代,出于作战需要,挎包用来携带压缩饼干、罐头以及其他物品。和平年代,挎包赋予的使命又有所不同。
我当兵入伍时已进入21世纪,部队配发的挎包还是那种黄色挎包。新兵时候,挎包大多时候静默在班务柜内,里面填充着叠好的长体式雨衣,三面夹板撑起,棱角分明,方方正正,就像铺上的豆腐块被子。我们像宝贝疙瘩似地保护着它,生怕不小心碰到它,因为捏边掐棱整理起来,和叠被子一样颇费工夫。只有周末时间,才不得不使用。新兵连组织洗澡,毛巾、洗漱用品以及换洗的衣物,一股脑儿塞进逼仄的空间里,挎包鼓鼓囊囊,斜挎在肩上去洗泥涤尘,任其在胯部颠来倒去。当返回时,挎包里装的是将要清洗的脏衣泥裤。
挎包不单是装衣服的袋子,它在战备训练、战术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以前我的部队担负着守卫任务。新兵入伍后,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战备训练课。战备拉动、战备演练被列入每周军事训练计划中。军用挎包是个人战备物资,逢演必带,逢练必查,里面除了笔和战备训练本笔记本外,还有牙膏、牙缸、牙刷、毛巾、香皂以及雨衣等个人物品,真可谓“肚腩不大,内有乾坤”。有时紧急拉动,毛巾湿的话,往往会洇了笔记本,透了挎包。拉动后,我们还得重新补记战备笔记。
连队组织战术训练,新兵最不喜欢挎包。我们时而在土窝中匍匐,时而在草窠里摸爬,时而扑进弹坑……干净的挎包变成“泥鳅”,外面藏污里面纳垢。我们的生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累得跟牛似的,谁情愿洗?有的懒惰图省事,三下五除二折叠好,脏乎乎的,便放进班务柜。内务不整洁,影响班级名次,班长可不干,被扔了出来。这是其一。
其二战术机动灵活,要求动作猛,出枪快。这里你正弓身蛇步移步行进,前方诱导出敌火猛烈情况,你刺溜匍匐在地,斜挎的包由左侧跳到右侧,右手钢枪正待出,弹匣不小心撩到包带,干着急没办法,钢枪成了烧火棍,当场宣布“阵亡”,心里却把挎包骂了个千百遍。这是怨天尤人的行为,自个儿腰带扎不牢,挎包就像钟摆似的,在身后荡来荡去。可挎包不能不带,战术要训练通过染毒地带,挎包里面备着防毒面具和雨衣,穿戴上防止沾染毒气。别无他法,只能委屈肚子,腰带紧紧扎,挎包无机可趁,想坏事也难。
有时候,挎包在我们眼里尤为可爱。有一年,驻地山林着火,部队紧急出动前去扑救。这时,军用挎包派上用场,除了个人应有的物品,又加塞了火腿肠、面包、压缩饼干等三日口粮。假若没有这个“储仓”,估计要饿肚子的。想一想,荒山野外,没有人烟,即使有大把钞票,也难解温饱问题,更何况熊熊大火等着去浇灭,还有时间去找吃的?还得依靠挎包。还有一次暑期徒步行军,走进深山腹地已是傍晚时分,队伍停下,埋锅造饭,饱餐过后,露天宿营。被褥刚打开,上级命令立即拔寨起营,全速行军。因为山雨欲来,害怕发生山洪。打背包时,班长一再叮嘱我们把雨衣转移到挎包里,不要打在背包上,万一下雨的话,可随时派用。
果然,行军不到半小时,潮热一扫而空,大风中飘荡着一股腥雨味,紧接着电闪雷鸣,黄豆雨砸在头上。事先有备,麻利掏出雨衣披在身上,再看其他班战友亦是如此。幸亏听了班长的话,否则非淋成落汤鸡不可。我们再次体验到挎包的军事实用价值。
当兵十余年,配发的挎包有五六个,无论是样式还是功能不断更新,越来利于作战、学习和生活。我们离不了它。转业至地方,本打算买个时尚的包,但总觉得军用挎包更实用,遂打消了念头。身上挎的是包,心念的还是军旅生活。
作者简介: 苗文金,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公安文联理事,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首届邯郸市公安局文联会员,涉及小说、散文、新闻等写作。
编审:任锡良 责任编辑:路亚楠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