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济堂中医药产业园充满历史、人文及产业之美。
全国有多个“药都”或“药城”,从影响力和工业产值来讲,济南应当算一个,近年来又在城区东部建立“药谷”以加大研发力度。站在历史的维度上回望,济南“药都”之称并非虚名,不仅有药材、药市,还有知名企业和中医大家,可谓名副其实。特别是中医大家们,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凭借着高超的医德医术悬壶济世,其间与宏济堂多有交集,尤以韦继贤先生为代表,他与宏济堂的故事至今令许多老济南人津津乐道。
韦继贤少时开始习医曾在宏济堂得到王兰斋指点
在地理上,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得山水之势。在交通上,北通京津,南达华中,西伸内陆,东至大海,水陆相通,货物其畅。在自然上,济南有丰沛的泉水水系,夏季炎热,冬季干冷,适宜洗药、晒药、储药。在药材上,上世纪济南周边出产高质量的药材,尤以长清瓜蒌(也称栝楼等),章丘白花丹参、九节菖蒲、白首乌等道地药材为甚。在人文上,有药山、鹊山、药王庙等与草药相关的载体、历史、传说、民俗及文化传承,有做药的社会基础。
大家熟知的药王庙会(亦称药材大会),事实上早在清朝初年就形成了,每届会期历时旬余,各地药帮云集,各种质优价廉的药材被带到济南,繁荣了药材交易,至清代中叶济南已成为我国北方“三大药市”之一。清代乾隆年间,济南西关一带形成了以“五大行”为代表的商业集散地,其中之一即是“国药”,也就是现在的中医药。这就为宏济堂这样企业的诞生、做强、做出品牌提供了先天优势和有利条件。
硬件上达到标准之后,“药都”还应当具备另一个内涵即知名医生,在这方面济南同样有着很强的说服力——民国期间,济南就有许多知名老中医,有“四大名医”之谓,即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王兰斋四位先生。其中,韦继贤先生与宏济堂渊源颇深。
据公开资料显示,韦继贤(1895—1976)字起孟,与宏济堂的创始人乐镜宇都是北京人。1916年,韦继贤21岁时,经亲友介绍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先以司药为主,继则为‘坐堂医’侍诊”。韦继贤之所以短时间内成为“坐堂诊”,与他少时就已开始习医有关,从北京来到济南之前就曾在余庆堂中药店和北京中医研究所学中医。来到济南宏济堂以后,“一面探求药理,严格掌握药物性能及应用,一面攻研医学,深明奥义”,复得到名医徐菊如、王兰斋指点,故“学业日进”。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王兰斋”这个名字,韦继贤曾得到他的指点,有意思的是,两人后来同列“四大名医”之列,成为泉城医药界的佳话。慕名找其看病者络绎不绝韦继贤叮嘱要去宏济堂抓药
韦继贤的医药智慧及独特的市场眼光令人称道。来到济南宏济堂之初,韦继贤与乐镜宇一道从事中药研究,并帮助乐镜宇在经二纬五路375号开设了西号,这也是宏济堂的第一家分店(史称第一支店)。此店毗邻老火车站,人多混杂,药品畅销,民国时期与宏济堂有关的许多故事大都与此店有关——当年燕子李三受伤后就曾在此店医治。
1917年,宏济堂在北京前门外大蒋家胡同设立参茸阿胶庄,这也是宏济堂在济南以外开的首家分支机构,韦继贤对此曾提出过建议。1922年也就是韦继贤27岁那年,他考中医合格后正式在济南悬壶应诊。1923年,韦继贤又协助乐镜宇刊刻了后来在黄河中下游颇有影响的《宏济堂药目》。
韦继贤擅治内、儿、妇科,对温热病有独到见解,后来与人合办了济南民众中医慈善医院,患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有意思的是,先生开方后常专门叮嘱病人或家属去宏济堂药店抓药,不知是出于对老东家的感谢还是对其药材药品质量的信任。2013年5月16日,《齐鲁晚报》曾刊登过一篇署名为“黄杏林”撰写的《一代名医韦继贤》一文,讲述了1953年春天韦继贤为其父治病的故事。
文章说,“韦大夫每开一方,父亲就派我到宏济堂去抓药。我将药方一递,宏济堂里司药的伙计就能认出是韦大夫的笔迹,一看是韦大夫开的方子,都格外尊重、高兴的样子,称药、包药也都格外上心,仿佛给韦大夫的处方拿药也是一种荣幸。”文章还提到,“1955年,父亲又因血压太高而昏迷了,大夫下了病危通知书,母亲情急之下请来了韦大夫,韦大夫诊断后开了药方,第二天凌晨,父亲竟奇迹般地苏醒了,喜得全家人泪流满面,病房里的大夫护士都连声称奇。”
一剂中药让作者父亲起死回生!既得益于韦继贤的妙手回春,亦离不开宏济堂过硬的药品质量。宏济堂的药品质量到底有多好呢?1940年就在宏济堂做学徒的王维桢老人回忆,“在别家药店抓的药熬出来比较浑、不干净,宏济堂的草药熬出来都是清汤清水,因为药店有十几个人专门挑货,金银花连个叶子都没有,全挑的非常干净。”(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韦钦国)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