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警事:0311-836551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民互动

沧州农村娃把曹操父子与沧州的故事讲到央视

时间:2016-11-08 16:54:02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导读:近日,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诗歌三曹》,主讲人王翔是从沧州献县走出的青年学者,目前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继纪连海之后登上“百家讲坛”的第二位中学教师。

  近日,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诗歌三曹》,主讲人王翔是从沧州献县走出的青年学者,目前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继纪连海之后登上“百家讲坛”的第二位中学教师。

  从农村娃,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再走上“百家讲坛”,王翔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他有哪些独到的学术见解,“三曹”与沧州又有怎样的联系?近日,王翔向记者讲述了他走上“百家讲坛”背后的故事。

  搞学术研究, 吃了千袋方便面

  “纵观历史,做到文治武功的父子兵,在历史上其实是寥寥无几,但还真有这么一组‘天王级’的父子组合,那就是‘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近日,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诗歌三曹》的王翔,把学术知识讲得风趣、幽默、灵动、透彻、有深度、有张力,让观众在轻松中学到许多历史和文化知识。

  今年38岁的王翔,通过10年时间的提炼、升华、突破,并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而且能将专业知识讲得通俗,使大众喜闻乐见,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心血。

  “我出生在献县农村。”王翔说,从农村成长起来的质朴品格,对他来说弥足珍贵。父亲是个农民,却喜好读书。在书香浓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16年前,王翔从沧州师专毕业,在献县三中任教五年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读研究生,之后在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任教。

  无论是在沧州求学,还是后来到北京读研,每天王翔都把大量的时间用到学习上。图书馆是他经常去的地方,每次读书,他都会整理一些资料。这些年,他写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王翔说自己也没统计过。他说,《二十四史》中,他大部分都读过,仅《左传》他就反复读了两遍以上,每次都会做笔记,之后还写感想。

  有人说,王翔搞学术研究搞了十多年,吃了一千袋方便面。别人都认为他很苦,而王翔却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毕竟是他生活和奋斗的一个过程。“一千袋方便面只是一个概数。”王翔说,那些年,他多数时间靠方便面充饥是事实。其实,学习需要一个完整的时间,而思考问题需要的是一个过程,他不希望这个过程停下来,所以一忙起来,他只能靠方便面充饥。

  “三曹”和沧州 有直接关系

  “谈到‘三曹’,我们不得不谈到沧州。其实,当时的河北包括沧州,可以说是曹操的根据地,就是因为这里发达富庶,使曹操在经济和军力上能远远胜于蜀吴,成为以后三家归晋的坚实基础。”王翔说,把三国与沧州联系起来,尤其是把沧州和黄河文化联系起来,许多沧州人一直在思考。作为沧州人,他已通过研究找到大量的史实资料佐证“三曹”和沧州的关系是直接的。

  “曹操一生的三次大的战役也与沧州有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公元207年的乌桓之战,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公元200年,曹操要定益州、冀州,他的对手袁绍的势力就在河北一带包括沧州区域。这里有位于南皮的渤海郡。”说起这些历史,王翔如数家珍,“之后,曹操定都邺城,距南皮500里。曹丕自小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他8岁写的诗就是在沧州一带转战中写的。曹植也随军,战争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创作素材。因而不得不说,‘三曹’父子与沧州构成了不是其自身的而是一种天然的联系。”

  王翔说,曹操在征战袁绍过程中目睹的民生疾苦,为他的创作积淀了素材。但是,到了曹丕和曹植的时候,这些就不仅是素材问题了,他们都在南皮生活过一段时间。其中,曹丕的老婆也是在南皮俘获的。所以曹丕到了晚年,总能想起南皮的生活,尤其是在南皮举行的一些文学活动。这就是“三曹”与沧州的联系。

  “建安文学”与沧州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翔说,“建安七子”中,有五位到过南皮,或从政,或从军。建安风骨的清隽、壮大、婉丽,多与他们在北方的战争、从政、生活经历有关。南皮之“游”,是建安文学和沧州关系的缩影。

  生活中的他 并不是一个“老学究”

  经过多年考证,王翔有着自己的观点:别人说曹丕无能,他认为曹丕高瞻远瞩;别人认为曹丕写文章不如曹植,而王翔却觉得他比曹植要棒;大家喜欢曹植,王翔却不认同。他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以史料为依据,将这些观点展现给世人。

  性格中有着一股倔强劲儿的王翔,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不想做,对我却是个机会。”王翔在献县三中任教,在别人眼中已是个不错的工作,但他愣是在别人的不理解中“折腾”。先是考研,到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后又成了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按说,这样应该满意了吧,可王翔偏要“把学术研究继续下去”。王翔不甘心:学了这么多年的东西不能付诸东流,他要继续他的学术之路。

  每天都给自己规定看书时间。“我读书不是埋头苦读型的。”王翔说,他也是生活中的人,也会和朋友聚餐,也会做一些“无用”的事儿。打打篮球,听听音乐,和朋友们聊聊天,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尤其是一位极好的篮球爱好者。

  “大无用”即是大有用。王翔说,一个搞学术研究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玩”中才能体会、学习、创新,任何学问都离不开生活。

  “生活,可以从不同方面,让我在学术上有所补充、有所突破。”王翔说,生活与搞学术不矛盾,那种“要生活就纯生活、要学术就纯学术”的理解是片面的,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学术才不至于停留在肤浅的技术层面。

  “传道、授业、解惑, 应该倒过来”

  王翔酷爱学习是出了名的,他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最好应该倒过来”。一位老师,对于自己的学问保持着惑,才有进步,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对于学生,他觉得,“言传”不如“身教”,只有老师自己身体力行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

  有了这种学习劲头,才有了如今站在学术的新高度。王翔说,学术能让他看得更高更远,学问能把他的人生区间、事业做得更宽。《诗歌三曹》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很大的轰动,某网站在首页持续推出了一周。

  “在节目播出前,已经删减掉了许多。”王翔说,节目播出后,他反而更加平静和冷静了。他说,在研究这个课题之前,自己也没有想这么多。如今,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看,才找到了更多的线索。“这段历史对当时历史的影响很大,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王翔说,只是节目播出时,这一段被剪辑掉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王翔并不觉得部分内容被剪辑掉是个遗憾,因为他还有更多的时间来回味和考证这一切。“如果当时我只告诉人们一个结论,或许,这个课题就这样随之而过了。”王翔说,如今,他可以静下心来,找到更多的史料考证这些。

  王翔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的下一个课题是《古文观止》。对于擅长先秦两汉文史的王翔来说,这个课题是一个挑战,但可能会为大众教育、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