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警事:0311-836551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界先锋

新闻报道开启"飞行模式":无人机新闻报道

时间:2016-10-28 17:06:3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导读:2016年3月2日下午,人民网携手美国高通公司、零度智控在京启动无人机报道战略。三方共同组建无人机新闻报道的“国家队”,开启新闻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时的“飞行模式”。

  2016年3月2日下午,人民网携手美国高通公司、零度智控在京启动无人机报道战略。三方共同组建无人机新闻报道的“国家队”,开启新闻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时的“飞行模式”。对此,人民网总裁牛一兵表示,身处变革之中的人民网一直在思考如何继续抢占先机,继续发挥好主流媒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无人机将为新闻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Drone Journalism’(无人机报道),一个利用无人机(drone),或者无人驾驶飞机(UAV)作为天空中的观察者,来拍摄地面图片和视频,为突发新闻事件提供报道的方式为全媒体新闻报道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业内人士称之为“上帝视角”。

  2015年可以说是无人机元年。1月初,美国批准CNN 等新闻机构应用无人机采访新闻;6月29日,搜狐新闻无人机频道上线,我国新闻门户网站首个无人机频道诞生。无人机在新闻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除了拍摄画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之外,无人机技术在新闻中的运用给传统新闻报道带来了哪些变化?

  对于新闻媒体的日常新闻采访来说,航拍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手段。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热气球、三角翼,这些飞行器材价格昂贵、体型庞大、操作技术要求高、报批手续繁琐、危险性大,还要在飞行器上安装用来佩挂摄像机的云台,配备经验丰富的摄像师,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费用。从找设备、到空管部门报批、飞行,再到新闻制作,耗时不少。所有这些对于高速运转、以快取胜、经费紧张的新闻机构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因此,要想在日常新闻报道中使用航拍技术,价格适中、方便携带、易于操作、画面平稳、危险性小等要素必须要考虑。

  而无人机的使用,使航拍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技术上,普通记者就可以进行操作,无须专业人员。在价格上,国内一些民用无人机的价格为2000~4000元,甚至不及智能手机。此外,无人机产品体积比较小巧,方便携带,记者可以随时拍下自己想要的画面。

  其次,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能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了受众对多元信息的需求。2015年8月,新华网无人机队带来的天津港爆炸中心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两次爆炸的威力。无人机俯拍所获取的画面消除了主观色彩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大量的全景再现了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全貌,画面的信息含量大,受众可以从中感受新闻现场开阔的视觉场景以及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无人机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新闻拍摄在俯拍镜头上的欠缺,极大地增加了图画(静态的画面和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比例。对于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快节奏的受众来说,图画是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之一,也意味着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这种报道模式正好契合了受众“读图”和浅阅读的心理,成为“快餐文化”的新景观。

  如何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一直是困扰媒体的一个议题。西方新闻界甚至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来约束记者的行为,迫使其履行公共服务的义务,但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面对尤其是交通、爆炸等突发事件,记者对公共服务职能的放弃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无法进入现场获取素材、无法获知事件的全貌等。无人机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新闻记者获取相关信息的概率,得到了更多之前无法获得的新闻素材,使记者能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无人机从现场发回全景照片,不仅能让读者更快地了解事件的进展和危害,同时为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现场资料。此外,技术的引入也能促使记者更加关注社会公共事件。

  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无人机的引入虽然可以探知到更多的真相,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道德和法律问题。对待新技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任何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其初衷都是创造而非破坏。技术发明的结果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因为负面因素的存在而否定技术的运用,无人机技术也是如此。

  无人机正在悄悄改变着新闻采编的旧传统,它在新闻素材采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的编辑呈现也需要配合这一新趋势进行改变,无论是突发事件报道、图片新闻、活动环境展示还是未来的无人机与VR 技术结合的现场体验式新闻,这一新兴事物的应用规律,新闻从业者们正在摸索中总结。在政策规范及技术发展的一系列变革后,无人机新闻的普及时代将会到来。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